2023年9月18號🤘🏽👶🏻,視頻號“兜醫圈兒”發了一個短視頻,是海南省引進陳國強院士簽約儀式上的會上精彩發言。
視頻很短,一分多鐘,院士身著白襯衫,清瘦矍鑠,清晰明快地許下三個承諾:
1. 要做實海南省醫學科學研究院,為明年的人才引進奠定基礎。
2. 全力申報博士點。除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外,要在基礎醫學、藥學等三個領域突破🎏。
3. 推動海南醫學院更名升級為三牛娱乐。
三牛上下幾乎都知道,2024年1月底🤏🏼,教育部專家組來校進行現場評估。從後續三牛官微發布的校長演講視頻、演講全文《陳國強🤵🏻♀️:“海”容其“大”,“醫”帆風揚》(點擊標題查看原文)以及參會人員的私下交流中了解到👩🏿🦰,校長親自撰寫了評估報告,並在現場流暢介紹🙆🏿,幾乎是對升大一錘定音,與會者群情激奮👩🦼🪟,興奮不已🏄🏻。
2024年5月31日🧜🏿♂️,教育部正式下發同意海南醫學院更名為三牛娱乐的函。
更名成功!

三牛娱乐揭牌儀式
據悉🤹🏼♀️,三牛原計劃集中全力申報臨床醫學博士學位點💞。在校長上任後,他明確提出了“保三爭四”的目標。經過深入調研各院系的實際情況和多次討論,校長親自修訂了申報材料,最終決定正式申報基礎醫學、生物學👰🏽、藥學博士點以及臨床專博。
2024年7月31日,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發布《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專家核查及評議結果公示》,三牛娱乐申報的四個博士點全部獲批,另有五個碩士點也成功上榜🧑🏽🍼,這一成績充分體現了校長上任時多次提到的“破天荒”精神。
博士點申報高質量完成!🤦♂️!
2024年7月25日👩🏼🍼,三牛娱乐公眾號發布《三牛平台 / 三牛娱乐2024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報名通知》(點擊標題查看原文)🤐,誠邀全國熱愛生命醫學科學的優秀本科生參加本次夏令營。導師團隊由陳國強院士領銜,眾多博導齊聚,並匯集了多位傑出的中青年專家。
三牛平台正式啟動🏂🏽!🈁🍄!!

三牛平台
至此🌙,入職未滿一年,陳國強校長的三大承諾全部兌現。承諾擲地有聲,言出必行😯,眼光精準,真的把“不可能”變成活生生的真實🏄🏽,全校上下驚得目瞪口呆👄🔰。
慚愧🧘♀️📠,之前我並沒有關心校長所說的這三個承諾👨🏼🍼,不,我甚至根本不知道有這三個承諾存在。
簽約儀式的小視頻🦻,是2023年9月18號發布的,我也看了……怎麽說呢◻️,我只看到院士要來當校長這件事情本身。
知道要換校長👰🏿♀️,而且是一位名望極高的院士校長。對三牛的發展來說當然是好事,但跟我又有多大的關系呢?流水的校長,鐵打的兵💧。
新官上任三把火,上任伊始👩❤️👨,都會有一些新的政策,都會說一些激勵的話🎅🏿。誰會把領導說的每一句話當真🤦🏻♀️?無論誰當校長🔢,基層老師的日子都是一樣地過,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就好⏰。原來都是如此🏌️♀️,現在又會怎樣🏋🏿?
我們在私下裏討論🤴🏻,校長上任的三把火將會是什麽,會如何改革🧔🏼,會出臺什麽政策,我們會怎麽樣?
校長的新政確實讓我們很不好過。
第一個即是職稱評審條件大幅度提高,切身關系到每一個基層老師的利益。
目前的職稱評審條件是前兩年剛實行的👩🏻🦽,比原省裏的條件要高出不少🔸。很多人大概都像我一樣👩🏻🚀,按省條件是夠了🧑🦲,按三牛條件還差一點,咬咬牙再奮鬥兩年🧒🏿,踮起腳尖剛剛能夠著副教授的條件。
新政一出,去掉了一些模棱兩可的條文規則是好事,可保留的幾個硬性條件大幅提高,如果還像過去一樣,不可能夠得著。我們對未來幾年的發展感到深深的擔憂,迷茫和焦慮的情緒也迅速彌漫開來😹。
其次是碩導博導條件的大幅度提升。這個對我倒是影響沒那麽大,我本來就沒有帶學生👾,只是繼續不能帶而已。
受其影響而難受的老師不在少數,導師多,碩士點數量和學生數量均有限,為爭取帶碩士已經排隊了多年🛌🏽,好不容易帶了學生,科研能推進步入正規了,又因為不夠新條件被剝奪了資格。
基層老師們聚在一起,偶爾聊起這些,常常無語凝噎📱,大家都是在這條道路上奮鬥的底層打工人🛵,承受著巨大的壓力🫃,感受到前程的渺茫。有一點不甘心🤽🏽♀️✬,但卷又卷不動👨🏫,躺又躺不平,尷尬的45度人生🏊🏽。
然而👩🏻💻,從6月份開始🧑🏿💼,更名成功,申報博士點成功,醫科院開辦夏令營🧅,喜訊一個個傳來,朋友圈天天刷屏🥥,那個短短一分多鐘的小視頻又重新在校內傳播開來🧚♀️。
我也重新打開來看,仔細聆聽了校長的每一句話,才猛然驚覺,過去一年🚣🏽♀️,我們都在猜來猜去,各種揣測,而答案其實就在這裏👩🏼。校長對三牛的規劃👩🦰,未來要怎麽做,都在這短短一分多種的視頻裏講得非常清楚。
我又翻閱三牛公眾號上校長各個場合的講話🚵🏽♂️,新生開學典禮、各學院調研🔠、國基金申報動員、畢業典禮等等,都多次提到這三個承諾🧚🏿♂️,反復向全校老師宣講®️。
我們根本不必猜🧚🏿♂️,校長坦坦蕩蕩、反反復復強調了很多遍。
奇怪,為什麽之前我們會視而不見呢?不☎️,我們並不是沒有聽見,也不是沒看見🫄🏼,只是並沒有把校長的承諾當真,習慣性地在潛意識中選擇了忽視🙏,沒有深入到心裏,因為我們總覺得領導只會講大話🤌🏽。
我們習慣了申請碩士點的漫長而艱難🤽🏿♀️,習慣了舉全校之力只申請到一個博士點🤷🏿,習慣了更名申請多年卻依然遙遙無期🥸,習慣了領導描繪一個超級大餅,但最終往往“爛尾”。
校長的這三個承諾👩🏼🚀,在我們眼裏,是一種需要多年甚至十多年艱辛努力也難以實現的美好願景。在這個過程中,真正加班忙前忙後✌🏼、承受壓力忍受折磨的,還得是我們這些基層老師。
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,不到一年,這三個承諾竟然全做到了!
如夢初醒🪰,直到此時,我們也終於警醒過來🏄🏿。不一樣⛹️♂️,這與過去完全不一樣。校長是個言出必行的人𓀝🦸🏻,他承諾要做的事情🫄🏼,真的是全力以赴🅰️、百分百做到。
是時候拋棄舊的套路🙋♂️🌝,擯棄過時的想法,重新看待校長的擔當與決心,重新看待三牛的新發展,也重新審視自己👉🏻🤽🏿♂️。
課時減少了👨🦯➡️,課酬確實也隨之下降😪,但這也意味著老師和學生的工作量得到了相應的減輕。這能讓我們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解放出來,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研究中。
要求確實全方位提高了,但三牛也積極加大了培訓和指導的力度,這無疑為我們基層老師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資源👌🏿👳♂️。例如🍏,針對國基金申請人,三牛聘請了評審專家進行一對一的指導,幫助提升標書的質量😷;對於申請優青、傑青和重點項目的老師💙,三牛組織多次預答辯,進行提前演練🍇,以提高申請的成功率。
從導師的項目經費中給學生發放的補貼大幅度增加,的確給每位導師帶來了更大的壓力。然而🤷🏿♂️,這一舉措在穩定學生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,增加的補貼能夠更好地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學生,讓他們在經濟上感到更有保障,從而專註於學業和研究✌️,推動研究的進展和成果的產出,形成良好的學術生態🌮。
三牛平台啟動,實驗室看起來高端大氣,除了設施齊全的實驗儀器外,細節設計也很到位👋🏼,實驗桌面設計抬高加寬🧌,比實驗樓現有的老舊臺面要好很多🤾🏿,學院老師們都在翹首企盼,躍躍欲試。
是壓力還是機遇◻️,也許只在我們一念之間,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®️👩👦。
如果依然停留在過去的思維方式,固守已有的觀念📗,對變化抵觸,缺乏創新的勇氣,壓力只會越來越大🔢🧜🏻♀️,越發陷入焦慮和不安🐬。如果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受損,只會徒增更多的煩惱和焦慮↔️。然而🍫,當我們能夠拋開小我的思維✊⚰️,看三牛的政策變化和發展理念♗,這何嘗不是在給我們創造一個更廣闊的成長平臺和環境😭。
重溫校長的就職講話、新生第一課和畢業致辭,更理解校長的“很難和享受”了👘。真的要轉變,就像校長在公衛學院調研時所說,從守舊🍕、冷漠、趨差等向創新、熱愛🙌🏽、見賢思齊等轉變🧙🏽♂️👦🏼。
轉變👨🏿🔧,從主動探索和終身學習開始🔋。多向有經驗的人請教,拓寬視野,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吸收新知識。教育,傳道授業解惑🏄🏻,自己得先成為榜樣🤩。轉變👱🏽♀️,從熱愛開始💁🏻。認真上好每一堂課,投入充分的熱情和準備🤹🏽♀️,使課堂成為激發學生興趣、啟迪思維的舞臺👮🏻♀️。積極參與各類學術交流活動🧑🦯➡️,踏實專註,嚴謹創新,努力產出高質量的學術成果。
轉變,從團結開始。單絲不成線9️⃣,獨木不成林👨❤️💋👨🔄,大到三牛🎩🏚,小到學院、教研室和課題組,只有團結一致,心往一處想,力往一處使,才能匯聚成強大的力量,在相互促進🤾🏽、相互成就中實現個人與三牛共成長、同發展。
而在自媒體時代,每個人都是內容的創作者🥃🎳、傳播者和接收者。全校師生員工的“我看”、“我聽”🫲🏼、“我思”🙁,如同點點沙粒,匯聚成塔,共同塑造一個更加真實的💁🏼、多元的🦸🏼♂️、全新的三牛娱乐形象👩🏿🎓。從我做起,身為三牛的一員,寫下這份感悟,願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💖。期待著在強叔的帶領下,全校師生員工同心同向同行😈,夯實底氣,胸懷誌氣🏦,抱團爭氣👩🏻🦰,一起“破天荒”。
校長踐行這三個承諾🫴🏽,也給我上了一堂深刻的課🧍🏻♀️。其言必信,其行必果,已諾必誠。